张可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并取得重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重要历史地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也正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百年以来的宝贵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决议》同时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是党深刻总结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时代课题。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国”,要想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当代体育人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就要深入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现状,铸牢理想信念、坚定正确发展理念。当前体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体育助力,出彩人生”的理念,以体立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以“为党育强人、为国育全才”为目标,培养体格强壮、心理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之才。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就要抓住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目标。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校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我们面向未来、守正创新,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学校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培养体系相匹配;二是需要我们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鼓励特色发展,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形成“一校一品”、“一院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三是需要我们深化教学课程和评价改革,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我校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特色人才助力,建立完善学校、学院、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就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贞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转化为做好各项体育工作的实际行动。新时代的体育工作要创新完善体育工作管理与运行机制,明确校党委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学校领导负责,部门(学院)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要深入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六个一”工程,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全面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完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大幅度提升学生体质测试优良率;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它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引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向康庄大道;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指引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